第167章 得道者多助-《衣冠不南渡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曹髦对此极为满意。

      杜预这个工部尚书,比曹髦所想的还要出色,他跟马钧在这些时日里不断的搞研发,据说他还召集了很多地方上有名的巧工。

      并且以工部的名义来奖赏那些有新发明的巧工,赏赐极为丰厚。

      他在推广方面做的也很不错,直接跟各地的刺史们对接,要求对方他们在最快的时日内完成推广,并且声称要将新工具的推广力度也算在政绩考核之中。

      大魏各地的工具都开始了更新换代,杜预此刻还有好几个大目标。

      除却搞新发明,推广东西外,他还有关于道路方面和水利方面的好几个想法。

      此刻,杜预认真的说道:“陛下,今江陵有沮水、漳水,灌溉良田数以千亩,安陆左右,也有沃野良田,若是能取下此地,可以尽快打通水路,在此处大修水利”

      “这既有利于我们开发当地,积累进攻的物资,同时也能加强交通,方便日后的战事。”

      曹髦有些惊讶的看着杜预。

      这战事还没有正式开始呢,你就已经想着拿下江陵等地后的部署了嘛??

      曹髦问道:“如此说来,杜公是觉得此战必胜?”

      “朕听大臣们说,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,中军不熟悉当地的地形,敌人的城墙坚固,将领善守,粮食充足,又有天险,战事定然不会很容易。”

      杜预笑了起来,他的眼神十分明亮。

      “陛下,我听闻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

      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”

      “孙綝暴虐,残害其民,将军们忧惧,甲士们没有为他战斗的想法,百姓们只想逃离而陛下圣明,国泰民安,将军们想着要报答陛下的恩情,甲士们悍不惧死,百姓们都一心支持。”

      “这种差距,已经不是地利或者兵革所能决定的了。”

      “我听闻,王公治理荆州,江陵等地的百姓常常逃亡到襄阳,这一年里,这种情况更是常见。”

      “在今年里,吴国的将军和大臣们都开始了投奔逃亡。”

      “可见其失人心,失民德。”

      “便是淮阴侯复生,也不能统帅这样的军队来挡住大魏的天师。”

      “故而臣料定,吴国定然惨败。”

      曹髦很赞同杜预的说法,笑着说道:“好,就您就准备在江陵等地开通河道,灌溉农田,修建道路的事情吧!”

      杜预起身拜谢。

      陈骞看起来有些激动,“若是能拿下荆州,蜀国跟吴国的来往就此中断,吴国只能龟缩在江东,再也没有出击的可能,我们的水军甚至能顺流而下至于蜀国,则是要面临来自两方的进攻。”

      “陛下,天下将定矣!!”

      “还没有取得胜利的时候,勿要急着庆贺,要当心谨慎,万万不能轻视敌人。”

      “唯!!!”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