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章 一个电话号码-《惊涛骇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新县长上任,当然需要一批自己的力量。

    下来之前,老领导就嘱咐过他,不要将精力全花在勾心斗角之上。但必须得有几个心腹。

    谢飞牢记了老领导的嘱咐,下来茅山县之后。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,将全县所有乡镇都走了一个遍。

    谢飞每到一个地方,都会与当地负责人闭门详谈至少一个小时。

    他打出的口号是,摸底全县经济情况,了解和掌握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。

    但与他谈过的人后来都说,谢飞聊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工作上,更多是聊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
    后来黄山在一次常委会上隐晦地批评了谢飞,他的理由是工作要脚踏实地,扎实地干实事。而不是找人聊聊天,就能聊出一个富裕县来。

    这次事情过后,两人之间埋下了矛盾的种子。

    谢飞原计划发展几个心腹的计划,宣告破产。

    让两人的矛盾公开化在贫困县摘帽的问题上。

    黄山刚上任茅山县委书记时,曾当着全县干部的面表过态,三年之内摘掉茅山县全国贫困县的帽子。

    谢飞履职茅山县县长那一年,正是黄山要摘帽的最后一年。

    为此,全县开了大会,动员全县干部职工为摘帽工作努力工作。

    谢飞在会上公然表示,现在摘帽不合适。至少,茅山县还没达到摘帽的条件。

    能评上全国性的贫困县,说明这地方的经济确实不忍卒视。贫困县的领导在外面确实没面子,但有实惠啊。

    深谙这个道理的谢飞认为,黄山急于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,情有可原。因为摘帽才能体现出来他的政绩。

    但谢飞知道,黄山上任之后,茅山县的经济结构并没得到实际的改善。相反某些边远乡镇比过去变得更穷了许多。

    黄山摘帽的典型就是洪山镇,洪山镇这些发展确实很快。但只要往深处想,就知道洪山镇之所以发展得快,是因为搭上了镇内这几年同时有高速公路和高铁建设的快车。

    谢飞的反对,让黄山勃然大怒。
    第(2/3)页